中國娛樂網(wǎng) > 熱周邊 > 正文
2016年1月9日,紅牛新能量音樂計劃巔峰之夜,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進行了盛大的演出,這不僅是2015年紅牛新能量音樂計劃的收官之作,對于中國的搖滾樂和古典樂來講,也是一個新的里程碑。
本次紅牛巔峰之夜音樂會,最大的創(chuàng)舉就是由國際音樂大師譚盾親自操刀擔任音樂總監(jiān),將中國頂級搖滾與中國最頂尖的交響樂團融合在一起,進行跨界合作,從而呈現(xiàn)出一場在音樂上充滿無限可能性的音樂饕餮盛宴。雖然搖滾和交響樂或古典音樂合作這種形式,并不是第一次出現(xiàn)在人們視野中,此前也有過一些音樂人舉行過以此作為宣傳重點的演出,但就像很多的搖滾與古典音樂合作一樣,這種類型的演出,很容易到最后只是成為一個概念,搖滾還是那些搖滾,只不過多了一些交響樂的點綴和花邊,這樣的合作雖然從表面上,可以提供一定的聽覺新鮮感,但從音樂的本質(zhì)上來講,卻沒有太大的意義。
而這次紅牛巔峰之夜音樂會的演出,首先是搖滾與古典音樂是在一個平等對話的基礎(chǔ)上進行合作。反光鏡、杭蓋和宋冬野這三組搖滾藝人,本來就是風格已經(jīng)很鮮明,甚至在他們的領(lǐng)域里,已經(jīng)做到極致的音樂人,在可以想象的范圍里,似乎已經(jīng)很難再添加更多的音樂元素。另一方面,中國國家交響樂團本身就是國家級的樂團,是各方面都在國內(nèi)首屈一指的樂團,指揮譚盾更是蜚聲國際的音樂家,在國際上都擁有很高的地位。這兩者之間的合作,無疑沒有一個從屬的關(guān)系,既不是交響樂團給搖滾伴奏,也不是搖滾給交響樂團添花,而是真正音樂上的碰撞、對話、互動,并最終在融合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新的火花。
像這次譚盾和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及反光鏡的合作,就給了一種完全的驚喜。作為圈里享有盛譽的朋克樂團,以往的“反光鏡”,更多是給人一種激烈的印象,而這次在交響樂團的配置下演唱的《孩子不哭》和《長大》等三首作品,則延伸出了一張全新的音樂張力,在適度的節(jié)制和優(yōu)雅間,讓音樂有了一種配樂的感覺,充滿著畫面感。
而一向被定格在小眾民謠的宋冬野,其最大的魅力,就是民謠旋律里那種干凈又凝練的氣質(zhì),澄澈卻相當銳利。但在這次紅牛巔峰之夜,雖然還是熟悉的《董小姐》,雖然還是熟悉的《安和橋》,但宋冬野的作品卻因為與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的音樂互動,從而升華出音樂中那種或高雅或蒼涼的意境。這或許就是音樂融合的魅力之一。它就像提取劑,能夠?qū)⒛阋魳防镆恢贝嬖冢珔s沒有表現(xiàn)出來的潛能體現(xiàn)出來。
在此次音樂會中,作為一支在國際上也非常有影響力的樂團—“杭蓋”,其本身就是一個融合體,他們?nèi)诤狭嗣晒抛鍌鹘y(tǒng)的音樂,以及現(xiàn)代的民謠和搖滾元素,從而讓傳統(tǒng)音樂在新元素的刺激下,有了一種更洶涌澎湃的效果。而這次加上交響樂的滲透與中和,明顯能夠感覺“杭蓋”在音樂上又多了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古典、民族和搖滾三位一體后的環(huán)繞立體聲效果,整體上在以前沖擊力的基礎(chǔ)上,又多了一種恢弘的史詩感。
最終,一曲由譚盾與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以及三組新音樂人全體合作演繹的壓軸大曲《隆里格隆》,將紅牛巔峰之夜推向了整個音樂會的最高潮,也為2015紅牛新能量音樂計劃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好的音樂需要緊跟時代的脈搏,進行多元性的藝術(shù)創(chuàng)新。就像譚盾對于這次巔峰之夜古典樂與搖滾融合的看法那樣,古典音樂如今少人問津,其實不是觀眾的問題,恰恰是古典音樂自身的問題。正是因為缺少了古典音樂在黃金時代那種蓬勃的能量,而只是不斷翻奏一些老樂章,使得音樂本身缺少了活力。這一次通過搖滾的刺激,無疑讓更多的樂迷,能夠近距離的接觸古典音樂,真正意義上面對面地了解古典音樂,而且是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這其實對于古典音樂的推廣和發(fā)展,也是一件相當有意義的事情。
至于那些搖滾的音樂人,在搖滾創(chuàng)作遇到瓶頸時,古典音樂的結(jié)構(gòu)和張力,無疑能從更專業(yè)的角度,拓展他們音樂的可能性,讓搖滾在融合古典音樂之后,展現(xiàn)出更多的可能性。縱觀世界音樂史,音樂不斷發(fā)展的力量,正是來自于各種元素的融合,有融合才有新能量,音樂也才能在經(jīng)歷一次次巔峰之后,更好地傳承下去。
而這一次,所有參與紅牛巔峰之夜的觀眾,無疑見證了一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