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你喜歡的就可以點,能做我就會做,這就是我的經營方式。”
——?深夜食堂
有這么一家日本小飯館,這家店的老板定下來一個規矩——每天的營業時間是凌晨12點,一直到第二天早上7點結束,這家小店被人們稱為“深夜食堂”。2月6日,由日本漫畫改編的《深夜食堂》電影版在中國新媒體平臺開播,觀眾不用去電影院,在家里通過電腦、手機、電視機等就可以看到這部在豆瓣評分高達9.2分的神劇電影版。
該片由影視新媒體版權運營行業頗有建樹的華視網聚公司獨家購買了中國地區新媒體和電視臺發行版權,開始試水數字發行產業,在新媒體平臺搶灘猴年春節檔。
華視網聚“小試牛刀” 首次試水中國數字發行
該電影也是華視網聚首次試水中國數字發行領域。
在北美地區,早在2014年時,北美總票房103.5億美元,數字發行市場收入達916億美元, 幾乎是票房收入的9倍。而在中國,電影90%的收入都來自院線票房,收入單一。根據一項調查顯示,71% 的調查對象表示他們“非常”或是“有點”想要在家觀看最新電影,甚至有82%的人稱他們愿意多花10 到20 塊錢來這么做。” 華視網聚看準這個商機,借用影視內容版權運營商身份和各類渠道運營商建立的深度合作關系,集成了各類新媒體渠道,涉水數字發行,算是水到渠成,順勢而為。
美食治愈系電影猴年賀歲 群眾基礎
《深夜食堂》的電視劇版自在中國上映以來就引來一片熱議,豆瓣上評分高達9.2分,第二季評分仍然居高不下,有9.1分。如此“神劇”究竟有什么吸睛秘笈?它是一部美食治愈系電影,像冬日午后的一抹陽光,安靜舒緩而又溫暖。該片擁有自己固定的粉絲群體,它受追捧,可能是因為人們如電影中的角色一樣,有迷茫、有彷徨,看到片中的人都有一間溫暖小屋,可以吃到可口的帶有“家的味道”的美食,通過與小屋老板和其他食客的溝通,得到釋懷,胃暖了,心也暖了。
影片雖然只是簡單的劇情和簡潔的布景,卻拍出現代人的生活況味,引發很多人思考人生,看完之后還有感動,感動過后是滿滿的正能量,這應該是該劇的與眾不同之處。